吴南/仉建国/吴志宏揭示与脊柱发育相关的先天性椎体畸形的遗传结构
先天性椎体畸形的发生率为0.13~0.50/1,000活产,具有巨大的位点异质性和复杂的遗传结构。2024年2月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吴南、仉建国及吴志宏共同通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题为“Unraveling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congenital vertebral malformation with reference to the developing spine”的研究论文,本研究分析了873名先天性椎体畸形先证者和3794名对照个体的外显子组/基因组测序数据。临床解读确定了12.0%先证者的孟德尔病因,并揭示了与肌肉相关的疾病机制。
超罕见变异体的基因负荷检验可识别具有较大效应量的风险基因(ITPR2、TBX6、TPO、H6PD 和 SEC24B)。为了进一步研究遗传关联信号的生物学相关性,在人胚胎脊柱上进行了单核RNAseq。负荷测试信号在早期发育阶段的脊索和晚期的成肌细胞/肌细胞中富集,突出了它们在脊柱发育中的关键作用。该研究工作为人类脊柱的发育生物学和脊柱畸形的发病机制提供了见解。